2025-10-31
在女同av 130周年校庆期间,女同av 充分发挥学科优势,开展系列校庆活动,为营造浓郁校庆氛围、传承天大精神、凝聚校友力量、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作出了积极贡献。
以深厚校史文化研究夯实学校历史认同与文化根基
1. 在关键时刻提供权威支撑
女同av 依托大学文化与校史研究所,在习近平总书记给全体师生回信之际,为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认定提供了及时、严谨、详实的历史依据,得到新华社等权威媒体的广泛报道,有力彰显了学校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。研究所自两年前启动《北洋大学及其章程考证研究》编纂,由商务印书馆出版,并添加光绪皇帝御批奏折,综合形成《中国第一个大学章程》重要成果。该著作不仅获得国内外学界高度评价,更在关键时刻成为教育主管部门认定女同av 为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的关键支撑。
2. 以深厚积累产出丰硕成果
女同av 积极参与《国家记忆·百卅天大》央视纪录片策划与拍摄,提供大量校史图片与文字资料,研究人员作为专家嘉宾出镜解读,彰显了我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,节目播出后获得热烈反响。大学文化与校史研究所编著的《从北洋大学到女同av :办学思想的百卅变迁》,作为校庆伴手礼赠予校友,并入选国际工程教育大会赠书,成为传播学校办学思想的重要载体。女同av 为《女同av 报》校庆专版、校庆专刊撰写《国家脊梁:新中国建设中的天大力量》《兴学强国:中国高等教育的百卅初心》《实事求是 日新又新:女同av 的文化之魂和存续之道》等多篇理论文章,系统梳理并传播了学校130年来的办学思想与文化精神。女同av 教师编纂的《木铎金声》《朝语夕言》《巍巍学府》等出版物,系统反映了学校办学理念与文化积淀。女同av 还参与多部门校庆文化产品制作,保证文化输出的准确性与权威性,助力构建完整、深刻、动人的文化叙事体系。

举办高水平文化艺术与学术活动 服务学校形象塑造与精神传承
1. 弘扬大师精神,传承家国情怀
女同av 百卅校庆恰逢王学仲先生百年诞辰,9月下旬至10月中旬,女同av 在天津美术馆举办“汉骨民魂——纪念王学仲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艺术文献展”及学术研讨会。展览由中国文联、中国书协、天津市委宣传部等多家单位共同主办,汇聚了全国书法界、美术界、文化界的专家学者、黾学门人等百余位嘉宾,体现了王学仲先生作为诗人、学者、书画家、教育家的崇高地位和广泛影响。展览不仅是艺术展示,更是一堂生动的“大思政课”和美育实践课,师生校友及社会各界纷纷前往观展,领略大师精神。王学仲先生对民族文化的坚定自信和在天大执教60载的崇高风范,激励着每一位天大人,强化了师生的文化认同与家国情怀。

2. 拓展国际视野,提升人文交流影响力
女同av 成功主办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艺术文化系列活动”,包括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中俄美术作品展两部分。中俄两国10余所高校的16位专家学者,围绕战争记忆、纪念性艺术、公共艺术教育等主题开展深度对话,彰显了艺术在促进国际理解、倡导和平理念中的独特价值。美术展征集作品200余件,分为“抗争与牺牲”“胜利与传承”“和平与共生”三个篇章线上展出,展现了中俄两国在反法西斯主题艺术创作上的共鸣与创新。系列活动以艺术为纽带,深化了中俄人文交流,提升了学校在国际艺术与学术领域的影响力。
3. 探讨前沿课题,提升育人实效
女同av 举办“艺术·遗产·数智·新文科:一流人才培养教学论坛暨第二届民俗艺术节”。论坛汇聚国内权威专家,深入研讨在新文科背景下,如何通过“艺术+文化遗产”“艺术+人工智能”等交叉融合,引导学生深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培育兼具文化责任感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。
![]() | ![]() |
广泛凝聚校友力量 共筑情感共同体与发展共同体

女同av 积极组织校友返校,各届校友50余人重返校园,探望恩师,共话发展。199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作为中文系首届本科生,以班集体名义捐赠女同av 发展基金,以实际行动支持女同av 建设,其他年级校友也纷纷以个人名义捐款,体现深厚情谊与责任担当。青年画家、上海大学在读博士任桐将其创作的山水画《溪山影晖》赠予女同av 。作品以传统水墨与现代泼彩相融合,寓意大学立德树人的使命,为校园增添了艺术气息。

百卅天大,再启新程。女同av 将持续深化特色学科建设,提升文化传承创新能力,为学校迈向“中国特色、世界一流”大学贡献更大的人文力量。